近日,闽粤经济合作区筹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闽粤经济合作区与塞浦路斯浦达拉集团公司签订协议,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落户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区。
近日,闽粤经济合作区筹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闽粤经济合作区与塞浦路斯浦达拉集团公司签订协议,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落户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区。
一个项目的扎根生长,有望带动一个新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据介绍,项目将把产自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布敦岛地区的天然沥青岩海运到潮州港,通过热解干馏工艺分离约20%页岩油,剩下80%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尾砂可生产成水泥熟料等建筑建材产品,产生的废气废水经过处理可实现达标排放,实现资源的环保高效利用。
钙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建材、冶金、造纸、食品、化工、脱硫、净水等方面。有识于此,闽粤经济合作区将引进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发团队进驻潮州港,研发钙制品相关技术,打造钙化物制品产业园,培育孵化上下游产业链。
以项目落户
促进潮州港主导产业集聚
布局重点项目,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在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明确了以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的“路线图”。
在规划蓝图中,闽粤经济合作区共设置6个启动区,是近期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其中,潮州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区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具备培育电力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临港物流和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的广阔空间。
港口是潮州未来发展的动力引擎,闽粤经济合作区的开发建设也将在港口上发力。闽粤经济合作区领导小组副组长、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熊勇认为,当前,临港园区的发展面临着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较低,骨干企业带动力不强等难题。要激活港口,关键在于发展主导产业。而发展主导产业不能只靠单个企业、少数产品“单打独斗”,这就需要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一批配套项目,催生一批企业成长壮大,培育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闽粤经济合作区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政务环境,并在核心区谋划布局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依托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水泥熟料等钙化物制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愈发清晰。”熊勇说。
设计两条水泥熟料生产线
年产水泥300万吨
根据协议,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金额15亿元,用地约400亩,建设10条国际进的沥青岩热解干馏生产线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
中科院叶大年院士助理、研究员卞诚告诉记者,沥青岩通过低温低压的物理方式进行热解干馏后,主要排放物有三类:一是尾砂,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途广泛,可以全部变成水泥熟料、活性石灰、石膏、涂料等产品,实现固体废料零排放;二是废气,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气体,通过成熟的脱硫除尘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残油、有机物及粉尘,通过现有的成熟技术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实施,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卞诚表示。
据了解,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将设计两条能力为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可年产水泥300万吨。
洛阳科研机构进驻潮州港
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沥青岩尾砂综合利用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节能环保产业类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子类别。“项目能够做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国家的产业鼓励政策。”熊勇告诉记者,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19日,闽粤经济合作区与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沥青岩尾砂的循环利用上进行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洛阳研究院将设立潮州分院,依托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引进研发团队进驻潮州港研发钙制品有关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政研合作,打造钙化物制品产业园,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集聚。
与此同时,闽粤经济合作区也将支持和鼓励洛阳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到合作区创新创业,不断创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共同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闽粤经济合作区转化,使合作区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
“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将是孵化、培育中塞环保建筑建材综合利用项目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熊勇说,“我们将帮助研究院落实办公场所,为研究院在合作区设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支持等,让研发团队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为合作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