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法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法

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法

时间:2023-04-19 14:08:09 点击:1087 次 来源:洛阳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化学热洗法在众多处理方法中是为常用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使用热碱水在洗涤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清洗,然后用气浮等措施使固液分离,达到油、水、泥三相分离的目的。使用该方法可将含油污泥残油率降到1%以下,并且使用的碱大多为廉价易得的无机碱或无机盐等物质,成本低廉的同时能耗也相应较低。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泥改变清洗剂的种类,对清洗条件加以研究,从而提高含油污泥的处理效率。
含油污泥化学热洗法
  1、化学热洗清洗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兼具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其可以使油相从固体颗粒表面脱除,并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达到油相与泥相的分离。因此,在化学热洗技术中常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洗剂,对清洗剂的筛选也极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可分为化学和生物两类:

  ①化学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磺酸盐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其次是硫酸盐。此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乳化等性能,在工业洗涤、纺织印染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约占到工业用量的17%。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重要的是含氮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有铵盐、季铵盐、杂环类等类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不具有清洁与洗涤作用,但因其良好的杀菌、抗静电与调理性能而广泛用作杀菌剂、调理剂、絮凝剂和浮选剂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可分为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氧化铵型四大类。两性表面活性剂价格较高,是表面活性剂中产量的一类,兼有洗涤和抗静电、柔软作用、耐硬水、有良好的乳化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在日用化工、制药、机械、洗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产量上是仅次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品种,主要包括聚氧乙烯型、多元醇型、烷醇酰胺型以及烷基多苷型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除大量用于合成洗涤剂外,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化纤、环保、消防等工业领域。

  ②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根据化学结构不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分为单糖脂类、多糖脂类、脂蛋白类、磷脂类等。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降低界面能以及稳定乳化液方面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同,且其具有无毒、无污染、易生物降解等优点,在石油、医药、日用品、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开发与应用。

  Ramirez 等对比了Triton X-100、Triton X-114、鼠李糖脂、吐温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与油相回收率的关系,发现有较低临界胶束浓度的Triton X-100、Triton X-114和鼠李糖脂油相回收率较高。刘晓燕对无机洗涤剂硅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阴离子洗涤剂DBS(自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非离子洗涤剂NP-10,阳离子洗涤剂甜菜碱以及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1#、生物2#)进行了筛选,发现硅酸钠、甜菜碱、生物1#的洗涤效果较好。Duan等使用界面张力(IFT)方法筛选了清洗剂,发现碳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物(AEO-9)和鼠李糖脂的比例为5∶1∶0.5的混合物具有的IFT,当其质量分数为 2% 时,在工艺条件下清洗后,油泥中石油类含量低于1%。

  从现有研究来看,无机碱作为清洗助剂表现出了较好的清洗效果,同时一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脱除效果也较为不错。但是化学清洗剂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虽然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等也有良好的脱油效果,但仍需开发环境友好型清洗剂。

  2、化学热洗条件

  除清洗剂外,化学热洗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较为重要,如热洗温度、热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等。

  2.1、热洗温度

  温度对含油污泥脱油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回收率逐渐增大,达到值后,温度继续升高但原油回收率保持基本不变,可能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加剧了清洗液的蒸发,抵消掉了升温带来的良好效果。

  刁潘等的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残油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原油黏度会由于温度升高而降低,更容易从污泥表面脱离,并且温度升高提高了洗涤剂的活性,有利于原油的脱除。除此之外,Jin等对储油罐油泥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与泥砂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也增加,因此油的附着力变弱,更易从泥砂表面脱落。而宋健认为热洗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含油污泥颗粒的热运动,颗粒之间碰撞机会增多,利于油泥破乳脱油,提升除油效率。

  从以上研究来看,温度的升高对于含油污泥的处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原油黏度下降,容易脱除。研究温度对含油污泥热洗处理效果的影响机理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热洗工艺的原理,并对热洗工艺的工程应用起指导作用,这部分工作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2.2、热洗时间

  清洗剂作用于油相与液相界面,热洗时间过短会导致清洗液不能与油泥充分混合均匀,清洗剂不能完全将油分从固体表面脱离,而热洗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乳化油的产生,并且能耗增大。

  孙佰仲等研究了页岩油泥在清洗10-40min情况下残油率的变化,发现在10-30min 之间,残油率不断下降,30min之后趋于平缓。李晓歌研究了搅拌时间分别为30min、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含油污泥的清洗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油率先快速下降然后在60min后逐步平缓,轻微上升。王银生对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含油污泥进行化学热洗处理,发现当热洗时间为40min时,原油去除率可达85%以上,继续延长热洗时间,原油去除率趋于平缓。崔世彬等对比了不添加清洗剂与添加清洗剂在不同时间下对于含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反应时间小于30min时,残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当时间大于30min后,添加清洗剂的组别残油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是反应时间增长导致了乳化油的产生。

  2.3、搅拌速度

  含油污泥热洗工艺中的搅拌,是通过机械作用使原有油泥中的相平衡状态打破,搅拌速度的增大有助于清洗剂与油泥充分混合,有利于原油的脱除。

  黄朝琦等对胜利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化学热洗,研究了不同的搅拌速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发现随着搅拌速度的升高,油泥的除油效率也逐渐升高。但过高的搅拌速度可能会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对除油不利,也增加成本。Liu等使用槐糖脂清洗油田中的油泥并回收其中的原油,当搅拌速度从150r/min升高到350r/min后,底泥残油率降到,小于2%。刘旭等对稠油区块含油污泥的化学热洗实验结果证明,随着搅拌速度的逐渐增加,含油污泥中油类含量逐渐降低,认为原因是搅拌速度的增加使油类破乳的速度加快,进而使泥土上的油类逐渐减少。章媛媛等考察了搅拌速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含油率逐渐降低,当搅拌速度大于30r/min后,含油率下降平缓。

  2.4、液固比

  液固比是清洗剂的水溶液与所需清洗的含油污泥的总量之比。过低的液固比不能使药剂与油泥充分接触,影响除油效果,但液固比过高必然会增加药剂的使用量,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

  Li等在分析含油污泥样品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液固比对含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当液固比低于5∶1时,对油相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油泥残油率均高于1%,这是由于过低的液固比不仅不能使污泥与水完全接触,而且也不能实现将其流态化的目的。Chen等研究了不同液固比对塔河油田油泥的清洗效果影响,发现液固比为3∶1时残油率且不大于2%。雷江辉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进行热洗,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固比的增大,含油率先降低后缓慢升高,在液固比为5时,含油率。许琦在液固比1∶1至10∶1时考察液固比对准东火烧山作业区油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液固比的改变,液固比越大,也就是增加热水的量对油泥的清洗效果有促进作用。

  2.5、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

  单一因素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效率因实验条件的不同存在差异,并且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影响处理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晓歌根据单因素水平实验,以液固比、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和搅拌速度为考察对象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清洗温度为主要的显著性因素,其次依次为清洗剂浓度、液固比、搅拌速度。在工艺条件下,处理后的油泥含油率仅为0.13%。Da Silva等应用曲面响应实验,以残油率为指标,研究了清洗剂浓度与清洗时间、清洗剂浓度与清洗温度、清洗温度与清洗时间之间的关系,发现温度升高会使表面活性剂疏水性增强,从而影响除油效果,当清洗温度控制在33.6-53.3℃并且清洗时间在54-125min时能取得理想的除油效果。

  从目前研究来看,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多采用正交实验和曲面响应实验。对各因素之间影响的研究仅表现在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但如何相互影响的研究并不透彻。研究各因素之间是协同作用或是拮抗作用可以提高化学热洗技术的机理认识,也可以指导清洗剂的筛选,对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CONTACT US
如果您想咨询我们的业务请在线留言,亦可电话咨询!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提交留言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